查看原文
其他

布局新时代复兴大战略丨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强国“第一动力”

2018-03-14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布局新时代复兴大战略

文/尚前名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民族复兴画卷正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这是一幅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的壮美画卷;这是一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向世界最前列奋进的壮美画卷;这是一幅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壮美画卷。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是这幅壮美画卷的精彩底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历史时刻,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的历史起点,十九大报告纲举目张,提出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安全战略……


  细数这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或是抓重点之处、或是补短板之策、或是强弱项之举,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指向同一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现在,新时代复兴大战略已经清晰布局,正引领13亿多中国人民共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壮丽篇章。LW


 《瞭望》围绕国家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做系列报道,本条微信着重讨论“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启动强国“第一动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扈永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冯长根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旨在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科教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水平均得到提升,各类创新主体和广大科研人员参与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显著增强;科研成果产出丰硕,学术论文、授权专利的数量、质量得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路径逐步打通,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彰显了我国的科技硬实力。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仍有很大差距。继续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培育科技人才依旧尤为紧迫。冯长根认为,区分强国、弱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科技实力,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之一,谁掌握高新技术,谁就掌握了现代化发展机遇。我国要实现现代化,最关键的就是要靠强大的科技和优质的教育。


▲ 2014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这是习近平离开学校时,向闻讯赶来的师生挥手致意(姚大伟摄/本刊)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也在一系列国家政策中得以体现。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励人才的创造性发展。


  步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以前说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现在把科技放在经济系统中来看,成为了内生资源,重视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已经成为共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柳卸林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科技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如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天宫、神舟、天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大航天成果的取得,连续十次获得世界冠军的超级计算机,进入全球组网时代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蛟龙等深海潜水器的成功突破,“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的研制成功,等等,这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无不彰显出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


  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大亚湾中微子振荡实验室、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等世界级创新基础平台的加速布局,为我国向世界科学中心迈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正如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所评价的那样,我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在若干重要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


【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时代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经济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亟需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科技强国是国家意志,是新时代的召唤。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科技仍然是主要支撑,需要创新驱动发展。”冯长根认为,我国现在科技成果遍地开花,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持续增加,但好的科技成果还不够多,建设科技强国仍需加力。


  柳卸林同样认为,我国很多科研领域还处于跟跑阶段,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高科技领域,仍落后于西方国家,尚缺乏国际影响力。“核心领域仍缺乏供给能力,如在生物医药领域,全球广泛使用的新药多由国外研发;IT领域的主要软件平台仍使用国外的。”


  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科研人才队伍,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数量不断增多。随着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中科院教育部联合启动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人才计划深入实施,培养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但缺乏战略型的领军人才仍是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冯长根认为,国家现在需要世界级专家,需要能在国际科技前沿打拼的年轻科研人才,这就涉及教育问题、涉及对人才的评价问题。


  “高端科技人才缺乏,一方面,这与高校、科研院所评价模式有关。现在评价大学老师、科研人员仍主要依靠论文、专利等,量化指标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压力,容易追求短平快的产出。另一方面,当下的人才成长环境还有待完善。在重视人才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培育鼓励人才成长的环境。”柳卸林评价说。


  科技管理模式要向更有利于科技人员成长的方向创新。“科技资源要更多向有才华的年轻人倾斜,促进科研人才成长。”柳卸林直言道。


  此外,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也与教育模式有关。受访专家认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发掘和培育。


【“真正的科技躯体,每一个细胞都要激活”】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抓手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成千上万的蜜蜂,才能酿出蜜。大部分科技工作者从事的是普通工蜂的工作,但没有它们,蜜就酿不出来。真正的科技躯体,每一个细胞都要激活。要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冯长根说。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志明以该学科为例说,从事数学研究的特点就是“慢”,出成果需要较长时间,需要国家长期稳定的支持。他希望国家更加重视科研发展环境,形成尊重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社会氛围,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心无旁骛投入科研。


  体细胞克隆猴团队核心成员刘真2016年博士毕业时,有能力申请到国外顶级实验室,但他还是决定留在国内继续挑战“克隆猴”的难题。为激发刘真这样的年轻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所里给刘真提供了超出一般博士后的优厚待遇。“本土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并不比海外留学回来的差,但目前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仍更偏向于招收、资助‘海归’青年科技人才。要想取得更多重大原创突破,就要更加重视本土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说。


  “高校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能够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综合化、一体化的独特作用。应减少用项目数、获奖数、论文数、引用数等指标评价办学效果。”中科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现在亟需改革科教评价机制,优化目前完全划一的、定量化的评价体系,提高高校自主权,让全国高校的办学模式更加多元化。


  在冯长根看来,科技领域不同,产出不一样,评价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不能“一刀切”。评价教授研究员,在重视其论文数量、影响因子、获奖数目等指标的同时,也应重视同行评价。对从事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数量庞大的工程师等,应建立相应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实施,科研人员获得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金额和人次均显著增长,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呈现“量”“质”齐升、系统推进的局面。但受访专家也坦言,有的科技政策不统一,不利于实施。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亟须扫清影响现行政策精准化落实的障碍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10期

延伸阅读

☞ 瞭望|迈向“强国时代”

关注瞭望微信,回复“两会”获得系列报道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